你知道視力表為什么要用“E”這個字母嗎?

視力表作為最常見的視力檢測工具,相信大家在醫院體檢的時候都用過。那么你有沒有想過,為什么我們常用的視力表上的指示標記是字母“E”呢?下面跟著視博士一起,了解一下視力表的前世今生。

眼鏡的誕生早于視力表五、六百年,然而當時的人們苦于沒有科學的視力檢測技術,只能依靠不停試戴各種類型的鏡片來進行配鏡。直到1623年,“測量視力標準化”的概念才被提出。西班牙修士達扎在他所著的《不同水平視力的眼鏡使用指南》中提出了若干種檢測視力的方法,例如在被測者前方放置一定尺寸的物體,然后測量無法看清物體的距離……這些方法現在看來貌似并不靠譜,但視力檢測這一理念的提出卻意義重大。

1862年,荷蘭眼科醫生赫爾曼·斯內倫發明了第一張現代意義上的視力表,他將字符置入5×5的網格內,每個視標為5分弧度,每個視標分解間隔1分弧度的標準規則。同時,他還確立了視力檢測的標準,包括測量者與視力表的距離,視力表字體的大小等。這樣一來,視力表的準確性和規范性大大提升。

在隨后的一百多年里,視力表又經過了大大小小的多次設計迭代,逐漸形成了三種被各國普遍接受的視力表:

1. 斯倫內設計的視力表,采用拉丁字母,主要使用國家是美國。

2. 蘭氏環形視力表,在7.5毫米的正方形中設計一個1.5毫米寬的圓環,再在環上開個1.5毫米的缺口,看起來像C字,所以又叫C表,主要使用國家是日本。根據我國《民用航空招收飛行學生體格檢查鑒定規范》,“C表”也是我國飛行員招收所所采用的標準。

3. 目前最主流的國際標準視力表,也就是常見的E表。

我國選用E表,主要基于兩方面的考慮:一是中國人母語是漢語,對于低齡兒童而言,拉丁字母視力表存在很大的使用障礙,同時拉丁字母本身很容易從輪廓猜測出是哪個字母;另一方面,E在形狀上具有一定的柵格結構,對于測試散光有一定幫助,被測者能清楚地辨認左右的E,但是上下的E卻辨識困難,就很有可能存在散光。

正是基于以上兩方面的考慮,我國在1952年的中華醫學會第九屆大會上,最終推廣普及了國際標準視力表。這個使用“E”作為視標的視力表,也就從此成為了我們一代人記憶中視力表固有的模樣。

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針對國際標準視力表的一些缺點,我國繆天榮教授提出了一種“五分記錄法”:將視力和視角設定為對數關系,既符合視力生理結構,又便于統計和計算。并以此為基礎發明了“標準對數視力表”,也就是我們目前廣泛使用的視力表。

隨著科技的發展,智能手機成為了我們每天使用次數最多的物品,如果將視力表裝進手機里,我們是不是就可以隨時隨地準確測量視力了呢。超級視力表正是基于這樣的初衷設計研發的一款專業的視力檢測APP,它內置參照國家標準的視力表。家長可以自行為孩子測視力,建立有效的視力檔案,定期追蹤孩子視力波動情況,圖表化的呈現方式便于家長掌握孩子的視力情況。


超級視力表
一款提供專業視力檢測和全面視力健康咨詢的眼健康管理APP
預防近視,從每日檢測開始
??? 【超級視力表】官方下載渠道? ??

關注超級視力表 獲取更多護眼資訊
官網:http://m.maikaolin.net.cn
官方微博:https://weibo.com/visionkeep